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九九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高清

高中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2-10-09 01:10:46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高中化學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高中化學說課稿四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

  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小;②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確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現,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究竟哪一種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

  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為什么呢?”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現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六.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三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三、應用

  紙張燃燒完后灰燼質量小于原來紙張,為什么?

  鎂帶燃燒完后白色生成物質量大于鎂帶,為什么?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了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教學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與非自發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過程的特征

  3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么物理量發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偽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為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沖突引出“證偽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為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偽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征的方法:“證偽”

  證偽: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偽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偽假設一。

  4.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匯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偽”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并不是必須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證明”實驗說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為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偽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并說出證明或證偽的理由。

  7.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說明:△s>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證偽”實驗說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取決于△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制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放在金屬和非金屬的之后構成氧化還原與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氧化—還原原理對本節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節課在初中的基礎上,對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質作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三大強酸之一的硫酸,從性質上來說,不但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這就讓學生在已往知識的基礎上對酸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間的關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接下來HNo3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本節課的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已知的硫酸的性質;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2)能力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①、通過濃硫酸性質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理論問題實驗探究,實驗現象回歸理論的良好化學學習習慣。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掌握濃硫酸和稀硫酸性質的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并從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原有認知情況:對酸的通性比較了解,了解濃硫酸的脫水性和稀釋的方法。但在課堂上對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無接觸。

  2、學生認知特點:對物質的性質停留在表面的識記,未養成通過實驗、邏輯思維分析物質性質的習慣。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學習中做過幾個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經驗。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我采用了學生實驗探究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分為創設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歸納結論五個階段,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等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索意識,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以激發學生主題性學習的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和探索新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獲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展新知,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培養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獨創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時事新聞導出問題: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聞

  ②觀看錄象后提出問題:

  A、為什么現場煙霧騰騰?

  B、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人員傷亡?

  C、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空氣污染?現場刺鼻的氣味是由什么物質引起的?

  D、為什么消防隊員要用水稀釋濃硫酸?

  2、解決問題復習性質

  ①解決問題A并復習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②解決問題B并復習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濃硫酸為什么會造成空氣污染呢?

  3、進行假設展開探究

  ①探究實驗

  A、目的:濃硫酸泄漏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B、硬件:燒杯、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硫酸、PH試紙、品紅試紙、鐵釘、銅片、氧化銅、水泥路面碎塊。

  C、由學生進行假設,邊假設邊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案:

  (A)濃硫酸是一種揮發性酸,揮發出硫酸氣體。

  (B)硫酸和路面上復雜的物質發生反應產生了一種。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講解:可見濃度的變化,有時也會引起性質的變化。

  過渡:那有的同學可能有疑問了,既然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強。那為什么稀硫酸常溫下可以和鐵發生反應,而濃硫酸和鐵在常溫下混合卻沒有明顯現象呢?

  5、引出問題繼續探究

  ①目的:濃硫酸和鐵釘混合后無明顯現象的原因;

  ②歸納的出鈍化,及濃硫酸的保存和運輸。

  6、總結性質引出用途

  ①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問題D;

  ②性質決定用途,通過性質的復習引出濃硫酸的多種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濃硫酸的用途。

  7、思考鞏固

  ①演示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

  ②問下面幾個問題:

  A、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B、為什么反應中蔗糖的體積會膨脹?

  C、請設計實驗驗證蔗糖和濃硫酸反應后的產物(裝置圖以及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8、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硫酸

  一、濃硫酸的性質

  1、溶于水放熱;

  2、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3、脫水性按2:1奪取有機物中的H、o使有機物碳化;

  4、氧化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首先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以啟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然后是實驗探究,以準確的演示實驗現象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從而歸納出鈉的性質。

  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談關于鈉的第一課時的一些想法:

  1、 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堿金屬編排在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并得到鞏固,也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豐富的典型金屬元素的'感性認識,本章實質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鈉是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金屬,學好鈉的性質可為后面學習其它堿金屬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教材是本章的重點。

  1.2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2、 目標分析

  2.1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階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導學生去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為以后學習其它族元素作一個鋪墊。

  2.2 在能力方面,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創造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 、 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氣中會變成什么呢?把鈉投入水中有什么現象?會不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實驗,觀察現象

  通過實物鈉歸納出鈉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鈉在空氣中點燃觀察其產物;再演示鈉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后我歸納其反應現象:"浮"、"球"、"游"、"消"、"紅".(課本上對生成氣體的檢驗方法效果不好,我對此進行了改進:用一裝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黃豆大的鈉的大頭針,瓶倒置使鈉和水充分反應,取下塞子、點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銳的爆鳴聲,效果得到大大改進。)

  (三)分析現象,深入探究

  鈉是銀白色的,其表面顏色是灰暗的,而鈉在空氣中燃燒后又呈現淡黃色,這些說明了鈉在常溫下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鈉、點燃則與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鈉與水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反應,當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鈉與稀鹽酸的反應會發生爆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總結性質,得出結論

  通過鈉的性質得到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結合鈉的性質去解釋鈉的用途,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用途。

  4 、 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對金屬鈉的認識,掌握金屬鈉的性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歸納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化學性質。從鈉的性質可以類推其他堿金屬的性質,這樣,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對鈉的性質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下課后小組研究:

  (1)鈉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么?

  (3)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高中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5

高中化學說課稿09-11

高中化學說課稿06-15

高中化學《硝酸》說課稿11-19

高中化學說課稿優秀06-06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15篇)11-29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精選20篇06-16

優秀高中化學說課稿12-01

高中化學說課稿【精】11-25

【薦】高中化學說課稿11-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福利|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av天堂久久精品影音先锋|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日韩激情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aⅴ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网址 |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va视频| 亚洲伊人情人综合网站| 龙胜|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av永久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在线观看| 彰化县| 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首页| 99久久国产福利自产拍|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安康市| 亚洲一区二区变态丝袜|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妻| 铁力市| 久久久黄色片|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成av不卡无码无码不卡| 禄丰县|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视频不卡一二区| 国产aⅴ人妻互换一区二区|